首页 作者专栏文章正文

5分钟科普“娱网皮球游戏能调胜率吗,推荐8个购买渠道

作者专栏 2025年04月28日 06:48 13 委子骞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 ,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

点击添加客服微信

1.这款游戏可以开挂 ,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

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央视新闻客户端】



《遗传与进化》同步优化训练卷(二)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能力提升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包括20小题 ,每题2分,共40分 。

1.孟德尔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

①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类型的比例②子二代表现型的比例③子一代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 ④子一代表现型的比例

A.① B.③ C.①③ D.①②③

2.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 ,将糯性纯合子品种与非糯性纯合子品种杂交,将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则非糯性花粉呈蓝色 ,糯性花粉呈棕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 ,非糯性花粉与糯性花粉的比应是( )

A.1∶1 B.1∶2 C.2∶1 D.3∶1

3.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3对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问其产生的配子中 ,基因型为abc的配子约占总数N的 ( )

A. 1/4 B.1/16 C.1/16 D.0

4.一株纯黄玉米与一株纯白玉米相互授粉,比较两个植株结,出的种子内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 ,其结果是( )

A.胚的基因型相同,胚乳的基因型不同 B.胚的基因型不同,胚乳的基因型相同

C.胚和胚乳的基因型均相同 D.胚和胚乳的基因型均不同

5.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纯合子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 )

A. 3/4 B.1/4 C.3/16 D.1/16

6.父亲是并指患者(第3、4指完全并合),母亲正常。他们生的独生子却是先天聋哑(已知并指基因为s ,聋哑基因为d,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生第二个子女聋哑同时并指的可能性是 ( )

A. 1/2 B.1/4 C.1/8 D.3/8

7.有甲 、乙、两、丁 、戊5只猫 。其中甲、乙、丙都是短毛猫 ,丁和戊都是长毛猫 ,甲 、乙为雌猫,其余为雄猫。甲和戊的后代全是短尾猫,乙和丁的后代有长毛也有短毛。欲测定丙猫的基因型 ,最好选择 ( )

A.甲猫 B.乙猫 C.丁猫 D.戊猫

8.将豌豆高茎(DD)与矮茎(dd)杂交所得的全部种子播种后,待长出的植株开花时,有的进行同株异花传粉 ,有的进行异株异花传粉,有的让其自花传粉 。三种方式所结的种子混合播种,所长出的植株表现情况将是 ( )

A.全部是高茎 B.高茎∶矮茎=3∶1

C.没有固定的理论比例 D.A、B两种情况均可能

9.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 ,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①

10.现有一株杂合高茎豌豆,若让它连续自交多代,其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变化趋势为下图的曲线 ( )

A.a B.b C.c D.d

1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的特性

12.基因型为MM的绵羊有角 ,基因型为mm的绵羊无角 ,基因型为Mm的绵羊母羊无角,公羊有角。现有一头有角母羊生了一头无角小羊,这头无角小羊的性别和基因型分别是( )

A.雄性、mm B.雄性、Mm C.雌性 、Mm D.雌性 、mm

13.下列四个系谱图中 ,黑色为患病者,白色为正常(含携带者) 。可能是白化病遗传的系谱图是 ( )

14.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3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F1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4种、9种 B.4种、27种 C.8种 、27种 D.32种、81种

15.红花阔叶的牵牛花植株(AaBb)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为3红阔∶3红窄∶1白阔∶1白窄。“某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 ( )

A. aaBB、白花阔叶 B.AaBb 、红花阔叶

C.Babb、白花窄叶 D.Aabb、红花窄叶

16.某生物个体经分裂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其比例为Ab;aB∶AB∶ab=4∶4∶1∶1 ,该种生物如果自交,其后代中出现双显性纯种的几率是 ( )

A. 1/100 B.1/80 C.1/20 D.1/8

17.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 ,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 色体上。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 、抗病的植株的花粉传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 ,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

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

C.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

D.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 ,基因型不相同

18.对某生物进行测交实验得到4种表现型,数目比为58∶60∶45∶61,下列4种基因组成中 ,不可能构成该生物的基因型的是 ( )

A. AaBbCC B.AABbCc C.AaBbCc D. aaBbCc

19.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 ,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 ,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 ,且F3的表现性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 )

A. 1/4 B.1/6 C.1/8 D. 1/16

20.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 。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 ,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 ,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

A.猫的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20分)豌豆种子的子叶**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 ,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其中Y对y为显性,R对r为显性)。某一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中,用**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 ,发现后代有4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试回答:

(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定律。

(2)亲本的基因型为:**圆粒___,绿色圆粒____。

(3)杂交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有_________ 。

(4)杂交后代中共有__种表现型 ,其中**皱粒占___。

(5)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

(6)在杂交后代中非亲本类型性状组合占____ 。

(7)杂交后代中,占所有基因型1/4的基因型是________。

(8)若将子代中的**圆粒豌豆自交,理论上讲后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

22.(14分)下图为某常染色体遗传病的系谱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致病基因属____性;图乙的致病基因属____性 。

(2)图甲中I2的基因型为____(设显性基因为A);图乙中Ⅲ3的基因型为____(设显性基因为B) 。

(3)若乙图中Ⅲ1和Ⅲ3婚配,他们生出患病小孩的几率是____。

(4)若甲图中Ⅲ1和Ⅲ3婚配,其小孩患病的几率为____。

(5)图甲中Ⅲ2为纯合子的几率是____ 。

23.(12分)人的血型是遗传的 ,是由基因决定的。ABO血型系统有四种血型 ,共六种基因型,现列表如下:

表现型 基因型

A型 IAIA、IAi

B型 IBIB 、IBi

AB型 IAIB

O型 ii

(1)从表中可以看出,IA对____为显性 ,IB对____也为显性;IA与IB之间无显、隐性关系,为共显性。

(2)一对夫妇均为AB血型,所生子女可能具有的血型是________ ,相应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__ 。

(3) 一对夫妇生了一个血型为O型的孩子,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中必须都有____基因。

(4)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IAi,他们生的男孩为O型血的概率是________。

24.(14分)已知柿子椒果实圆锥形(A)对灯笼形(a)为显性 ,红色(B)对**(b)为显性,辣味(C)对甜味(c)为显性,假定这3对基因自由组合 。现有以下4个纯合亲本:

亲本 果形果色 果味

灯笼形aa红色BB  辣味CC

灯笼形aa**bb  辣味CC

圆锥形AA红色BB  甜味cc

圆锥形AA**bb 甜味cc

(1)利用以上亲本进行杂交 ,F2能出现灯笼形、** 、甜昧果实的植株亲本组合有________。

(2)上述亲本组合中,F2出现灯笼形 、**、甜味果实的植株比例最高的是________,其基因型为________ ,这种亲本组合杂交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____ ,其F2的全部表现型有________;灯笼形、** 、甜味果实的植株在该F2中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

同步优化训练卷(二)

参考答案

1-20 CABAB CBBBC DCDCD ADCBD

21.(1)基因的分离 (2)YyRr yyRr (3)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4)4 1/8

(5)25 (6)1/4(7)YyRr、yyRr (8)黄圆:绿圆:黄皱:绿皱=15:5:3:1

22.(1)显 隐 (2)Aa BB或Bb (3)1/6 (4)0 (5)1/3

23.(1)i i (2)A型 、B型、AB型IAIA、IBIB 、IAIB (3)i (4)1/4

24.(1)甲与丁、乙与丙、乙与丁 (2)乙与丁 aabbCC与AAbbcc AabbCc,圆锥形**辣味 圆锥形**辣味 圆锥形**甜味 灯笼形**辣味 灯笼形**甜味 1/16

给与奖励

高中生物概率这类的题怎么算?点都没学懂,求详解 。步骤清晰。谢谢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通常指在传种接代过程中亲子代之间性状表现相似的现象 。在遗传学中 ,遗传是指遗传物质的世代相传,亲代性状通过遗传物质传给子代的能力,称为遗传性 。变异一般指亲子代之间及其子代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性状变异 ,能够遗传给后代。生物体产生性状变异的能力,称为变异性 。

第一节 孟德尔式遗传

孟德尔(1822~1884)奥国布隆人(现在的捷克布尔诺市),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21岁时当布隆镇修道院的修道士 ,25岁时当上牧师。29岁时入维也纳的大学学习自然科学,31岁毕业后回到布隆修道院继续当牧师,并于1866年升为修道院院长 。

孟德尔是一位酷爱自然科学的牧师 ,他从1856年起,用收集和选取的22个豌豆品种,在修道院的后花园连续进行了8年豌豆杂交试验 ,并用统计学的方法整理分析了大量以数量关系表现的遗传现象后 ,于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在他的这篇著名的论文中,不但总结出他从事遗传实验的一套科学的杂交试验法,而且提出“遗传因子 ”假说 ,揭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从而为遗传学的诞生和近代颗粒遗传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孟德尔的杂交试验法的基本要点如下:

(1)选择杂交亲本的标准 应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系,各作为杂交亲本之一方 。它们容易防止外来花粉的影响 ,杂交及其子代的繁殖力不受显著的干扰。

(2)交配试验方式 纯系亲本通过人工去雄和授粉等手段进行杂交,杂种(F1)进行自交或回交等。

(3)实验观察和记载 观察相对性状在杂交子代和杂种后代中的遗传表现,对杂种及其各代中不同类型的植株分别计数 。

(4)实验结果的统计 运用数学统计法分析实验资料 ,确定每一代中不同类型植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 、分离规律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表现

分离规律是孟德尔根据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表现,总结出的关于相对性状分离的遗传基本原理。

相对性状是指同一性状中的不同表现类型 。孟德尔用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分别进行一对性状(即单因子)的杂交试验 ,还采用了正反交进行比较,得到的试验结果如表1-5-1所示 。

上述结果显示出三个规律性的共同现象:

(1)杂交子1代(F1)只表现出一个亲本性状。孟德尔把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2)F1自交,在子2代(F2)群体中亲本的相对性状分别表现出来 ,即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 ,这种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

(3)在F2群体中,具有同一性状不同类型的个体数,常呈一定的分离比例 ,即显隐性的分离比接近3∶1。

(二)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分离假说来解释一对性状的上述遗传现象,其主要论点是:

(1)性状是由颗粒性遗传因子控制的,相对性状则由细胞中相对遗传因子控制;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是成对的 ,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成员;

(3)杂种F1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彼此保持独立的状态 ,但对性状的发育相互有影响,即表现有显性作用;

(4)杂种产生的不同类型配子数量相等,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有相等的结合机会 ,并且合子有同等的发育和存活的能力

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传递方式 ,1903年经过萨顿和博韦里的研究发现,与细胞里染色体的遗传行为相一致 。1909年约翰逊提出用基因一词代替遗传因子。后来,摩尔根通过果蝇的大量实验研究 ,提出染色体遗传学说,并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总之 ,孟德尔的假说具有充分的细胞学基础 。细胞遗传学理论对孟德尔的分离现象的解释如下:

(1)相对性状是受等位基因控制的。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控制豌豆株高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可用D-d来表示:

(2)等位基因在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等位基因的一个成员 。如表1-5-2所示。

(3)杂种体内的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遗传实验表明 ,杂种体细胞内等位基因共存时,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其基因的表型效应也多种多样 ,大致概括如下:

①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质亲本杂交,其F1全部表现显性 。这是因为杂种体内的隐性基因是由显性基因突变而成的无效基因,因此F1只能显现出显性基因效应 。如豌豆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有完全显性作用 ,是因为显性基因控制赤霉素生成酶的合成 ,该酶催化合成的赤霉素促进茎生长;隐性基因失去控制酶合成的效应,因此F1全部为高茎豌豆。

②不完全显性:F1的性状表现介于双亲性状中间的遗传现象。因为F1的隐性基因是显性基因突变而成的反效基因,它能部分抑制显性基因效应 。如红花紫茉莉与白花紫茉莉杂交 ,F1全部为粉红色花。

③共显性: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的遗传现象。这是因为原有显性基因突变产生出新效基因,新效基因与原有基因同时分别发生作用 。例如,AB血型的IA和IB基因各自控制产生一种酶 ,使红细胞表面分别形成A抗原和B抗原。

④镶嵌显性:双亲性状在F1的同一个体不同的部位表现出来,这种双亲的性状不一定有显隐性之分。例如,我国学者谈家祯于1946年用黑缘型鞘翅瓢虫与均色型鞘翅瓢虫杂交 ,其F1既不表现黑缘型(翅前缘呈黑色),也不表现均色型(翅后缘呈黑色),而是上下缘均呈黑色 。

⑤超显性:F1的性状表现超过亲本性状。这是因为突变产生的隐性基因效应超过原有的显性基因 ,如害虫的抗药性突变体的抗药性超过亲本个体。

⑥条件显性:等位基因之间的显性关系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见基因型与表现型) 。

总之,杂种体内等位基因之间既表现有定性关系,又表现有定量关系 ,有时还表现有定位关系 ,而且,基因相互作用的表现也受发育条件的影响。

(4)杂种体内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杂种体内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决定着F1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 。配子是亲体的产物,子体的根源 ,上下两代相连续的桥梁,传递遗传物质的唯一媒介 。因此,揭示F2的性状分离的遗传机制 ,必须弄清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行为,以及F1;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表现有独立性、分离性和随机性等一系列连续的遗传行为:

①独立性:由于F1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 ,既不融合,也不混杂,各自保持其纯质性和独立性。

②分离性:减数分裂时 ,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各进入一个配子 ,导致F1;产生两种类型 ,数量相等的纯质配子 。如杂种高茎豌豆(Dd)产生的雌配子,D∶d=1∶1;产生的雄配子,D∶d=1∶1。

③随机性: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受精机会相等时 ,在F2群体中等位基因组合方式有三种:DD、Dd 、dd,其比例为1∶2∶1;由于F2中出现的隐性基因纯合状态占1/4,所以F2的显隐性状分离比例为3∶1(即3高∶1矮)。

豌豆高茎和矮茎的遗传解释图解如下:

(三)基因型和表现型

基因型和表现型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 ,但两者有一定的联系 。基因型是指生物体遗传组成的总和,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基因型是肉眼看不见的,如纯种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 ,矮茎豌豆为dd,杂种高茎豌豆为Dd。要鉴别某个体的基因型,必须进行一定方式的交配试验 。表现型是指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所有性状的总和 ,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最终表现。由此可见,这两个概念把遗传物质基础与表现的具体性状科学地区分开来。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比较复杂,表现型相同 ,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如 DD 和Dd 均为高茎豌豆 。由于遗传下来的并不一定都能表现出来,还涉及到个体发育条件是否影响到基因的表型效应,所以 ,只有在环境条件相同时,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其表现型才能相同。事实证明 ,显隐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能否表现出来,与该性状发育的环境条件和生理条件(年龄 、性别、营养等)有密切关系。

(四)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其验证

分离规律的实质是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其异质性配子比为1∶1 。其F1 的基因组成及遗传动态的验证方法如下:

(1)测交验证 测交是指F1 与隐性纯合类型的交配方式 。由于隐性纯合类型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它通常不能掩盖F1 配子中基因效应的表达,因此 ,测交子代(Ft)的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真实地反映F1 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这样,根据F1 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 ,不仅可以推知F1 的基因组成 ,而且可以判断出减数分裂时F1 的基因行为。

(2)自交验证(又称后裔鉴定) 孟德尔用F2 分别自交产生F3,根据F3 的表现型及其比例,验证 F2基因型 ,从而推知F1 的基因组成及其遗传行为 。如孟德尔把F2 中高茎豌豆类型进行自交(自花传粉),结果发现在F2 自交的群体中,总有2/3左右的植株所产生的后代(F3)表现显隐性状按 3∶1 分离 ,1/3 左右的植株所产生的后代则保持稳定的显性性状。这表明,F2 群体中 DD 的个体占 1/3,Dd 的个体占 2/3 ,这就证实了孟德尔对F2 基因型的假想是客观存在,进而证实F1 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3)花粉鉴定法 有些禾谷类的籽粒分为糯和非糯两种,这种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非糯性含直链淀粉 ,受显性基因 Wx 控制;糯性含枝链淀粉,受隐性基因控制。含不同基因的花粉对稀碘液的颜色反应不同,因此 ,通过显微观察和计数 ,可以判断F1 的等位基因行为。此外,通过组织培养出的花粉植株,其基因表型效应有所差异 ,也可用于测定F1 的基因组成及其遗传行为 。

二、自由组合规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

孟德尔根据豌豆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揭示出两对或多对遗传因子间的自由组合关系,即自由组合(独立分配)规律。

孟德尔选用纯种**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F1 全部为**圆粒豌豆;F1 自交子代(F2)中,出现明显的性状分离,在总共得到的 556 粒种子中 ,**圆粒为 315 粒 、**皱粒为 101 粒、绿色圆粒为 108 粒、绿色皱粒为 32 粒,其四种表现比为9∶3∶3∶1。F2 的遗传表现有下述三个特点:

(1)按每对性状分析,F2群体中黄与绿 、圆与皱的显隐性状分离比例分别为3∶1 ,说明每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规律 。

(2)综合分析两对性状,F2 的四种表现型中,黄圆和绿皱为F1 的两种亲本型 ,绿圆和

黄皱为两种亲本性状的重组型。这表明 ,在性状遗传过程中,不同性状间有着重新组合的关系。

(3)F2 的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在数量统计关系上恰恰是(3黄∶1绿)(3圆∶1 皱) ,即(3∶1)2=9∶3∶3∶1,说明不同性状间自由组合 。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为了解释不同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孟德尔在分离规律基础上提出 ,一对性状独立于另一对性状而分配的假设,并通过测交等验证了这个假设的真实性 。细胞遗传学理论解释为:

(1)不同性状是由非等位基因控制的;如豌豆的粒色由等位基因Y-y控制,粒型由等位基因 R-r 控制:

(2)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在减数分裂时 ,杂合体内非等位基因间的分离或重组互不干扰的遗传关系如左:

(4)受精机会相等时,F2 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可以概括如表 1-5-3 所示。

(三)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其验证

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杂合体内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在配子形成时,每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之间表现为自由组合。孟德尔用测交法验证自由组合规律时设计了两个交配组合:一组让F1 做母本 ,双隐性纯合类型为父本;另一组让F1 做父本 ,双隐性纯合类型做母本 。正交和反交的试验结果如表1-5-4 所示。

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表明,F1 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类型,其中两种为亲本型配子 ,两种为重组型配子,四种配子比值为1。这表明,F1 为双杂合体;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配子形成时 ,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分离或重组是互不干扰的,独立分配到配子中 。

遗传实验表明,随着杂交亲本相对性状(即等位基因)数目的增加 ,杂种后代的遗传表现也就更为复杂,但只要非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1 基因对数与F2 基因型和表现型间的数量关系 ,从理论上可以做出如表 1-5-5 所示的预测。

三、孟德尔定律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孟德尔的颗粒遗传理论的基本论点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即基因)是独立的和互不混杂的,有性杂交导致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是生物变异的原因之一。这些基本论点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 ,基因的分离规律阐明了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分离与杂种后代的性状分离之间的因果关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则阐明了杂合体内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之间分离或组合的互不干扰性与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的因果关系,以及不同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原因之一。

(二)实践意义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对常规的杂交育种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有性杂交育种程序通常包括:选择杂交亲本、进行杂交 、选择杂种后代、杂种后代繁育等 。有性杂交育种的目标是培育出具有双亲的优良性状,并能够稳定地遗传的新品种。按照孟德尔定律 ,有性杂交应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纯质亲本,而且应是优点多、缺点少,优缺点互补的亲本;为了防止杂交混杂 ,应进行人工去雄和授粉;F2是按照育种目标选择杂种后代的有利时机,并能对符合育种目标的杂种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做出预测;符合育种目标的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其基因型就能够稳定地遗传;符合育种目标的显性个体 ,则应通过连续自交和选择,使其基因型逐渐趋于纯合状态。此外,杂种优势的利用和单倍体育种 ,也要遵循孟德尔遗传的基本原理 。

人类的某些遗传性状及一些遗传病 。主要与一对基因有关,它们的遗传方式完全遵循孟德尔规律。因此,在开展优生优育的宣传和遗传咨询工作中 ,离不开孟德尔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遗传的染色体理论

一 、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

前面提到 ,孟德尔规律在1900年被重新发现后,萨顿和博韦里就注意到在杂交试验中遗传因子行为和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因而于1903年提出假说 ,认为孟德尔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在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动态与基因行为的平行关系主要表现如下:

(1)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具有高度的连续性 ,在细胞分裂中能够复制自己;染色体同样具有这种连续性和复制性。

(2)等位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形成配子时 ,等位基因分离,各进入一个配子,因而配子中基因成单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动态与等位基因的上述遗传行为完全一样 。

(3)在形成配子时 ,各对基因独立分离,而非等位基因成员之间则可随机组合。在减数分裂中,每对同源染色体独立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

基因行为与染色体动态的平行关系 ,表明两者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美国实验生物学家摩尔根等人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直接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二、性别决定

性别决定是指决定生物雌雄性别发展趋势的内在因素和方式。从细胞水平看,生物体细胞内许多成对的染色体中 ,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如人类或果蝇细胞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鸟类或爬行类等细胞中的Z染色体和W染色体 。性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 ,通常以A表示。

大多数动物是雌雄异体的,植物中也有雌雄异株的。生物性别的差异大都是与性染色体组合方式有关 。由性染色体组合方式不同决定性别的方式主要有两种:XY型和ZW 型,两者比较如表1-5-6所示 。

从分子水平看 ,生物性别可能决定于受精卵内的性别基因及其载体的组合方式。现在已知,决定人类性别的睾丸决定基因(TDF)位于Y染色体的短臂上,X染色体上没有这个基因。睾丸基因决定性别形成的过程大致如下:

这个实例表明 ,人类的性别决定于卵细胞受精的一瞬间,受精卵内有无携带TDF基因的Y染色体,是决定性别发展趋势的内在因素 。

三、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是摩尔根于1910年首先发现的。1909年他发现一只雄果蝇的复眼颜色完全白色 ,在深入研究果蝇眼色遗传时做了三种试验:

实验一 让白眼雄蝇与通常的红眼雌蝇交配 ,F1无论雌雄都是红眼,F2的红眼与白眼的分离比为3∶1,但雌蝇全为红眼 ,雄蝇的半数为红眼,半数为白眼。可见,相对性状的遗传表现因性别而有差异 ,这虽然不能用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解释清楚 。

实验二 让上述实验得到的F1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交配,后代中1/4红眼雌蝇。1/4白眼雌蝇。1/4红眼雄蝇,1/4白眼雄蝇 。这个比例符合孟德尔的测交比例 ,说明白眼雄蝇为隐性基因的纯合体,雌蝇同样可以出现白眼性状。

实验三 让上述实验中得到的白眼雌蝇与纯合的红眼雄蝇交配,F1中雌蝇都是红眼 ,雄蝇都是白眼。也就是说,母体的白眼性状全部遗传给儿子,父体的红眼性状全部遗传给女儿 。这种交叉遗传的方式是出人意料的 ,也是孟德尔定律解释不清楚的遗传现象。进而 ,让F1近亲交配,其F2中1/4红眼雌蝇,1/4红眼雄蝇 ,1/4白眼雌蝇,1/4白眼雄蝇。这里值得注意的,F1的自交结果 ,其表现型及其比例与测交结果完全相同 。这说明,F1中的白眼雄蝇不是杂合体,而是隐性基因的纯合体 ,而且是只含一个隐性基因的雄性个体 。

摩尔根等人综合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发现眼色性状的遗传同X染色体的遗传方式相似。于是,提出假设:如果果蝇的红眼基因(W)和白眼基因(w)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这对等位基因。那么白眼基因(w)的遗传方式则同X染色体的遗传方式具有一致性,其遗传表现也会因性别而不同 。

摩尔根的假设,圆满地解释了果蝇眼色的遗传现象 ,上述实验可用图解表示如下:

像白眼果蝇的这类遗传现象 ,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表现出与性别相伴不离的联系,叫做伴性遗传或性连锁遗传。由此可见 ,通过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直接论据,证实了控制性状的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

目前已知,人类中有200多个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其中有些是隐性致病基因,它们的遗传方式与果蝇白眼基因的遗传方式相同,最典型的例子是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隐性致病基因随X染色体传递的方式叫X连锁隐性遗传。一个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家族系谱有以下特点: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男性患者的双亲无病 ,其致病基因由携带者母亲交叉遗传而来,其兄弟中可能还有发病者;③携带者母亲的致病基因如果从外祖母传来,其舅父可能发病;如果从外祖父传来 ,其舅父则不会发病;④由于致病基因交叉遗传,患者的姨表兄弟和外甥中可能有发病者。有些遗传性状或遗传病受显性基因控制,这种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其遗传方式叫做X连锁显性遗传 。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是X连锁显性遗传的一个实例 ,它的家族系谱特点是: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②患者双亲中必有一方是患者;③男性患者的女儿都将发病,儿子都为正常;④女性患者子女中各有一半将为发病者;⑤有世代连续性。此外,有的遗传性状或遗传病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X染色体上缺少相应的等位基因,这些基因随Y染色体在上下代之间传递,即父传子 ,子传孙。女性不会出现相应的遗传性状,也不传递有关的基因 。这种限雄遗传方式叫做Y连锁遗传,男性外耳道多毛症就是Y连锁遗传的一个实例。

四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

早在1906年贝特森和潘耐特研究香豌豆的花色和花粉粒形状的遗传时 ,发现这两对性状的遗传表现不符合孟德尔的独立分配规律,其F1的后代中亲组合的实际值大于预期值,重组合则小于理论值。但是 ,贝特森等人并没有提出科学的解释 。摩尔根于1910年发现果蝇的白眼等几个伴性遗传性状后,同时研究了两对伴性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得知凡是伴性遗传的基因 ,相互之间是连锁的 。此后 ,摩尔根及其合作者以果蝇为材料进行大量的遗传研究,发现雄果蝇的完全连锁和雌果蝇的不完全连锁,揭示出基因的连锁和交换规律。

(一)果蝇的连锁遗传现象

摩尔根等人用灰身长翅纯系果蝇与黑身残翅纯系果蝇交配 ,F1都是灰身长翅果蝇。如果让F1雌雄果蝇分别与双隐性类型测交,其交配试验结果如表1-5-8所示 。

(二)连锁遗传现象的解释

摩尔根等人对不同性状连锁遗传现象的理论解释的基本要点如下:

(1)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座位上。同一条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彼此间具有连锁关系 ,统称为基因连锁群。

(2)连锁基因常常连系在一起不相分离,随配子共同传递到子代中去,从而导致不同性状之间表现出完全连锁 。例如 ,F1灰身长翅雄蝇的基因

产生两种亲本型配子;BV与bv,其比例为1∶1。因此,测交子代中

(3)在减数分裂中 ,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对应节段的交换,一旦交换发生在连锁基因之间,使位于对应节段上的等位基因互换 ,从而导致非等位基因间的一次交换过程。那么 ,F1的每个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最多只能产生一半重组型配子,另一半是亲本型配子 。

Bv与bv为重组型配子,BV与bv为亲本型配子。

(4)由于交换是一个随机过程 ,F1同步化进入减数分裂的全部性母细胞,不可能都发生完全相同的交换重组过程。因此,F1产生的四种类型配子中 。大部分(84%)为两种亲本型配子 ,小部分(16%)为两种重组型配子。

(三)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的研究意义

连锁遗传的发现,证实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并且说明通过交换发生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原因之一。基因的连锁和交换规律对育种工作有着指导意义 ,选择杂交双亲要考虑不同性状之间的连锁关系,如果优缺点连锁遗传,应采取措施打破旧的连锁关系 。此外 ,根据这条规律可以预测后代中特定类型的比率,克服盲目性和提高选择杂种后代的效率 。还可以利用不同性状的相关程度进行苗期鉴别和选择,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五 、基因定位

(一)交换值

目前 ,只发现雌蚕和雄果蝇中表现有完全连锁现象 ,即基因连锁强度最大。绝大多数生物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单体间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交换,但有人认为异配性别的个体较少发生交换 。

连锁强度的大小通常用交换值表示。交换值是指在F1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比 ,即按下列公式来计算:

交换的可能性与基因间的距离有关,因此,交换值的大小反映出连锁基因之间的距离大小。通过交换值的测定 ,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次序和相对距离 。

(二)基因定位的方法

基因定位通常采用“三点测交”法,三点测交是用包括三对等位基因的F1与三对隐性基因的亲本回交,通过对测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的分析 ,计算三个连锁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从而确定各个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次序和距离。例如,用籽粒有色、饱满、非糯质玉米 ,将F1与无色 、凹陷、糯质玉米测交,其测交结果归纳如表1-5-9。为了方便起见,以+代表显性等位基因的符号 ,c为无色 ,sh为凹陷,wx为糯性,三个都是隐性基因 。

上述的双交换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间 ,同时发生了两次单交换,即通过c-sh间和sh-wx间的两个单交换产生的,所以计算单交换值时 ,应加上双交换值做为校正。由于双交换重组型的出现,说明了sh位于c和wx 两个基因之间。这样,这个隐性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次序和遗传距离可定位如右图所示 。

!!

高中的生物概率归结起来就是两种方法。

第一是棋盘法 ,这个最具体的例子就是孟德尔的两个杂交试验用到计算性状分离的方法——写出配子类型,先计算基因型,然后根据基因型归纳表现型的比——简单来说就是列表 ,然后横竖交叉结合,再统计比例。

由棋盘法中归纳出来的比例是复杂概率计算的基础 。

第二是乘积法,这个就是传说中的复杂概率计算了 ,最主要出的题目就是杂交遗传和遗传病系谱分析——不用慌张 ,遗传杂交记一对等位基因(A、a)在形成基因型的时候是AA:Aa:aa=1/4:2/4:1/4,然后对应的基因型用对应的比例值相乘即可 。遗传病系谱分析其实也大概是这个原理,但要先考虑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如果是伴性遗传就不能使用1/4:2/4:1/4这个比例,另外用棋盘法归纳性状比,此外 ,解题时要注意题目有没有规定性别或者其他限定条件,概率男:女=1/2:1/2。考虑完所有情况后,概率相乘 ,妥妥的。

生物的概率计算不需要数学学得多好,只需要心细,能推理原始比例 ,把所有情况都考虑到 。所以,给自己一些信心,不难的。

关于“多基因遗传病系谱分析符不符合孟德尔”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好信息牛逼 网站地图